

4月16日,走在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广袤的万亩绿色郊野间,散发着新鲜麦香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与旧日“狼烟四起”燃烧秸秆杂草的现象构成了鲜明对比。这得益于该镇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循环开展理念,继续探究“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加”形式,构建起“收储运为先、多元使用综合发力”全链条系统,从前“一烧了之”的农田秸秆,化身成为牛羊爱吃的养分餐、土壤增产的优质肥、清洁安全的高效燃料,趟出了一条从“包袱”变“财富”的新路子。
疏堵结合,让秸秆“变废为宝”。培养秸秆收储运服务主体,树立健全秸秆收储运系统,拓展秸秆综合使用途径。杨庄镇党委政府加强教育引导,多渠道、多角度宣传科生态环保的重要意义,优化完善网格化监督管理系统,各村树立秸秆禁烧劝导站,不间断巡查发觉缺点当即上报,发明杰出的社会舆论气氛。一起,针对处理秸秆涣散、运送成本高的难题,全镇45个村悉数标准设置了秸秆存放点,建立专业运送部队,搭建起“农户送秆—村级搜集—企业转运”一体化渠道。2024年,全镇依托镇农机协作社和畜牧饲养公司使用破坏机、打捆机收回,推进秸秆有序离田,共运送搬运农作物秸秆3000多吨,秸秆综合使用构成产业化开展态势。
农机协作社成为秸秆还田“主力军”。鼓舞协作社使用农机置办补助方针,提高收储配备水平,挑选根底条件好的收储场所,推行秸秆还田适用技能,建造秸秆综合使用演示基地。4月6日,记者在该镇秉建农机服务专业协作社看到,近百台小麦和玉米联合收割机等规整排放,理事长陈秉建说:“咱们协作社每年服务杨庄镇和周边地区小麦、玉米机收到达4万多亩,年秸秆综合使用精细化还田5000多亩,一起还向生物发电厂打包运送秸秆1500多吨。”农作物秸秆还田技能还被很多应用到山东省福德农业开展有限公司的甘薯脱毒苗的繁育大棚里,公司负责人赵顺红在杨庄镇冷家庄村树立了育苗基地,基地与山东农业大学、济南市农业技能推行中心、济南市农科院等安排协作,一年能出售两千多万株种苗,满意了商场多元化的需求,在推进农业增产增收、助力村庄复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秸秆化身牛羊“养分餐”。鼓舞畜牧饲养大户抢抓惠农方针机会,环绕种养结合循环使用,加速秸秆黄(青)贮等技能产业化。走进杨庄镇翠红家庭农场、卓宇家庭农场,农户亓俊云、梅荣江正在辅导科学喂食肉牛,只见大型装载机正将搜集来的秸秆送入拌和混合机中,破坏、加工后用送料车送入牛棚。“将秸秆破坏加工后喂牛,能够最大极限保存秸秆的养分成分,且适口性好、简单消化,肉牛长势杰出。”亓俊云的饲养场年均肉牛出栏400多头,需求很多的青(黄)贮饲料来保持肉牛产值,每亩秸秆能产出3吨左右的青贮饲料,每年他都要和栽培大户签定秸秆收回合同,上一年就收了6000多吨。据了解,在杨庄镇现有肉牛饲养大户8 家,全年可吸纳本镇上万亩的秸秆作为青(黄)贮饲料,全镇经过自产自用,栽培农户年可增收600多万元。一起,杨庄镇作为莱芜区农作物秸秆主产区,在上级粮改饲项目优惠方针扶持下,每年还招引周边镇(街)饲养大户预定抢购秸秆,旧日无人问津的秸秆,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杨庄镇经过政府引导、商场化运作,培养秸秆综合使用社会化服务安排和产业化使用主体,渐渐的变多的企业和农业生产服务安排参加到了秸秆综合使用工作中。“下一步咱们将继续紧盯秸秆田间搜集、贮存运送、加工使用的关键环节,以秸秆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使用为要点,不断培养强大秸秆综合使用运营主体,健全完善储运系统,构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人参加的秸秆综合使用可继续高效运行机制。”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国华表明。(通讯员 张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