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来过的这个小区把“一老一小”照料得很好

04/11/2025 热水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炽热的秧歌扭起来。接近新年,在辽宁沈阳市大东区长安大街长安小区,处处欢娱着新年的喜庆气氛。阳光洒在整修一新的赤色居民楼上,小区内齿轮造型的雕塑诉说着长远的工业回忆,一块电子屏幕展现着小区由“旧”到“新”的蝶变。

  1月23日上午,习来到经过会集改造的长安小区。习指出,城市更新要量体裁衣,同社区建造结合起来,全部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特别要更好地关怀呵护“一老一小”。

  长安小区建成已有30多年,跟着时刻的推移,小区设备日渐老旧,服务确保也存在短板,现已不可以满意居民的日子需求。

  改造更新成为大众的期盼。2023年,大东区对长安小区施行全体改造,在充沛尊重大众志愿的前提下,量体裁衣保存前史面貌,补齐设备和服务短板,居民日子愈加便当,“一老一小”得到更多关怀呵护。

  大东区是沈阳首要的工业区之一,长安小区居民很多是工厂员工。改造保存了小区原始的工业面貌。

  “小区内抛弃的锅炉房没有一拆了之,而是改形成了党群服务中心等活动空间。旧烟囱也按居民志愿予以保存,在外观上进行补葺,留住工业城市的前史回忆,还成了网红打卡地。”长安小区第一批住户王福山说。

  党群服务中心坐落小区中心,挺拔的烟囱装修银色金属灯带,成了长安社区地标性修建。“怎么利用好这片工业遗存,谋福社区大众是此次改造的重中之重。”长安社区党委书记曹雪说,在修建规划规划、景观规划以及室内规划部分,坚持原始修建及小区环境的传统面貌。抛弃锅炉房经过翻修,建成为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归纳设备。

  归纳设备交融了党群服务中心、多功用厅、阅览室、书法室、养老服务站、儿童游戏区、长者食堂等多个功用区,可以彻底满意大众多方面需求。

  长安小区有13栋居民楼、1098户,其间60岁以上晚年人有968人。晚年人的需求得到了特别重视。

  阴历腊月二十五,寒气凛人。走进郎素兰老人家,热流迎面。郎素兰本年82岁,四世同堂,怀中灵巧的曾外孙不时呢喃撒娇。

  “这两年改变特别大,小区更整齐、家里更暖和了。社区对咱们晚年人特别照顾,前些日子还给我理了发。”郎素兰说,“社区还有晚年人食堂,很便当。”

  “食堂面积80平方米,设置餐位40个,供给午、晚餐。90岁以上晚年人免费就餐,现在日均就餐量可达百余人次。”曹雪说。

  “每顿饭只花十来块钱,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汤还随意喝,挺好挺便当。”郎素兰说,“咱们晚年人都乐意去食堂吃饭。”

  为了更好地服务晚年人,长安社区推出了质量养老“三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经过入户造访晚年人实践的需求,对接服务资源,供给专业服务的作业形式,供给包含助餐、助浴、助行以及日子护理、康复训练等25项无偿、低偿的专业化服务。

  新年将至,在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社区晚年合唱团团长、82岁的钱为民正带领24名合唱团成员捉住排练。“本年‘社区春晚’,咱们的合唱节目是《母亲是中华》。”

  说起社区文艺队,钱为民打开了线多人,合唱团人最多,有50人左右。社区还给装备了乐器、谱架和饮水机等。现在搬进了‘新家’,夏不热、冬不冷。你看,这脚下便是地暖。”

  近年来,大东区施行社区美好教育讲堂服务,采纳“社区统筹、居民点单、多元送课”方法展开送课进社区活动,全区126个社区都建立了美好教育讲堂。讲堂以“一老一小”为首要服务集体,开发爱好类、社会实践类公共服务课程和个性化课程35门。

  “社区常常会安排一些活动,比方书法、绘画、剪纸,五光十色,我常常带着孩子参与。”居民孙佳宝说。

  老旧小区改造,构成长效化运营是要害。为了可以更好的确保小区有序良性工作保护,长安社区活跃推广“等级物业”全掩盖,建立业委会,定时安排举行由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参与的交流会。物业收费以确保性为规范,其余部分可由地上停车位费、充电桩费用等弥补。

  “现在楼梯装了扶手,外墙做了保温,管网从头铺设。本来‘满天飞’的电线不见了。小区内有花有草,物业收费也不高。”居民孙立说。

  长安社区引进第三方运营长者食堂、城市书屋、四点半书院等。社区便民商铺精准帮扶、处理日子困难居民的就业问题,确保他们的根本日子需求。

  为民服务解难题,打通城市办理“最终一公里”。在党群服务中心,夺意图方位展现着“15分钟便民日子圈”,周边商超、餐饮店、快递点、药店等信息包罗万象。“咱们还把社区党安排负责人、网格员的联系方法发布在公示板上,一望而知。”曹雪说。

  多喜乐,长安定。夜幕降临,闪亮的旧烟囱照射老小区的新日子。老老少少欢笑着、繁忙着,预备迎候又一个新春的到来。

  城市更新关系到大众日子质量的晋级。社区是大众日子的首要场所,城市更新只需同社区建造结合起来,量体裁衣、有的放矢,多一些大众视角,才干适应等待,提高日子质量。

  要瞄准痛点难点,着力惠民生、补短板。房子老旧、设备不全影响寓居体会,就要下大力气补葺整治,从水、电、气、暖等各方面拆旧补新,并拓荒绿洲、广场等活动空间;办理缺少、服务单薄形成日子不方便,就要发挥各方主体作用,社区与物业相互配合,居民热心参与,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绳尺,有事我们议、方法我们提,一起处理影响日子便当的难题。

  要特别照顾“一老一小”的需求。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小”是大多数家庭的首要关怀。在社区建造中,要有清晰的意图性地完善功用、添加设备,更好地关怀呵护“一老一小”。比方,建造长者食堂和养老服务站,供给助餐、助洁、助医等根本服务,让养老不离家、不离社区。再比方,引进专业力气供给照护服务,为婴幼儿家庭就近建造普惠性的托育场所,免除他们的后顾之虑。

  老大众的感触最逼真。城市更新、社区改造的意图,是让大众日子便当、休养生息。只需牢牢捉住这个准则,更新改造定能赢得人心、行稳致远。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一撇一捺】,仅代表作者观念。全国党媒信息公共渠道供给信息发布及传达服务。